主页 > 工具导航 > 正文

modifying(modifying翻译)

工具导航 2022-07-01 18:17:23 0 xiang2024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


「神药」孟鲁司特钠,为何遭美国FDA黑框警告?


  临床医生应更加警惕新的药物不良反应。

  一个3岁女孩,间歇性咳嗽一个多月,去门诊。相关检查后考虑慢性咳嗽,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同时建议孩子晚上嚼一颗“孟鲁司特钠”。孩子妈妈马上说:“不是,我孩子对孟鲁司特反应很大。吃了之后他会表现出大喊大叫,晚上会很烦躁。”

  在冬天,许多儿童因咳嗽、哮喘和鼻炎而接受治疗。孟鲁司特钠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神药”,在临床上使用量非常大。以“孟色欲”为关键词,简单在一个数据知识平台上就能搜索出1053页,10524篇相关文章。


「神药」孟鲁司特钠,为何遭美国FDA黑框警告?


  图1。数据知识平台搜索的屏幕截图

  在检索到的文章中,孟鲁司特钠不仅用于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过敏性鼻炎、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还用于预防其他疾病,如慢性荨麻疹、乳蛋白过敏、支原体感染、百日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

  然而,2020年3月4日,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孟鲁司特钠的药品说明书发出了“黑盒警告”(下图2):孟鲁司特钠可诱发严重神经精神不良事件,建议限制其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神药」孟鲁司特钠,为何遭美国FDA黑框警告?


  图2。FDA黑盒警告和内容

  以往孟鲁司特钠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但目前孟鲁司特钠的临床使用量较大,超规格使用的情况较多。孟鲁司特钠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孟鲁司特钠于1998年2月在美国上市。1999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02年在中国上市。孟鲁司特钠作为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一种非激素类抗炎药,能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的活性,预防和抑制白三烯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支气管痉挛。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短则5-7天,长则1-3个月。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孟鲁司特钠涉及的

  神经精神不良反应

  已报道的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主要有攻击行为、异常兴奋、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幻觉、梦游、失眠、夜梦异常、精神运动过度、自杀倾向、惊厥、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1]。

  10月份一名5岁男童用孟鲁司特钠缓解咳嗽症状,出现不良反应:夜间睡眠差,经常在睡梦中惊醒,醒来后不时兴奋尖叫,停药4天后恢复正常[2]。

  1例13岁哮喘患儿在应用孟鲁司特钠过程中出现恐惧、幻觉、焦虑等症状,停药后症状迅速好转[3]。

  一名17岁女孩,因持续干咳使用孟鲁司特钠2周,出现冷汗和耳鸣症状。之后症状逐渐加重,伴有抑郁、失眠、焦虑。她经常感到受压迫、受迫害,偶尔会有自杀倾向。以上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停药一周后,冷汗、耳鸣、失眠症状明显改善,抑郁、受迫害妄想改善。经1个月随访,患者精神状态正常,无严重抑郁、受迫害妄想及自杀念头[4]。


「神药」孟鲁司特钠,为何遭美国FDA黑框警告?


  一项研究对孟鲁司特引起精神反应的时间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服药后2-7天内,最快发生在30分钟内,最长时间为服药后3年[5]。停药后大部分好转,但部分停药后恶化,类似急性戒断反应。

  为何出现精神反应?

  有人认为孟鲁司特钠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产生有关[6]。

  还有人认为,大脑中存在白三烯受体,在修复大脑某些病理状况的过程中,白三烯受体可以过量表达。孟鲁司特阻断白三烯受体,进而阻碍大脑修复引发精神疾病。

sup>[7]。

  有研究认为,孟鲁司特钠与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结合产生对脑组织有毒性作用的一氧化氮,由于儿童患者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服用后更容易导致兴奋性增高、甚至出现幻觉[8]

  值得注意的是:


  ●●

  孟鲁司特钠导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虽然尚不确,但基于临床报道的病例数量和不良反应表现形式愈发增多,临床用药时加以警惕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对于有精神性疾病史的患者,在使用孟鲁司特钠改善原有疾病时,应密切关注该药引起的精神异常现象,若出现精神症状的复发或加重,应考虑可能与孟鲁司特钠有关,并及时给予处理。

  除了精神反应,孟鲁司特钠其他不良反应也需要关注:

  一、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如出现瘙痒、皮疹、荨麻疹、天疱疮、瘀斑、接触性皮炎等。

  二、肝胆系统:如出现肝损伤[9]、黄疸等,孟鲁司特钠是通过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药物或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有关。

  三、消化系统:如出现腹泻、厌食、呕吐、恶心,甚至胰腺炎等。

  四、泌尿系统:出现遗尿、血尿、排尿困难等,如杨明明等报道,一例5岁6个月女孩,因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孟鲁司特钠服用,在服药36h后,幼儿园教师发现患儿出现白天尿失禁,伴夜间遗尿,平均1~2次/天,持续1周。在停药48h后患儿遗尿症状消失,定期随访1年患儿未再出现遗尿及尿失禁症状[10]

  五、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咳血、咳嗽等。

  六、血液系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等。

  其他:如高脂血症、疲劳、头疼、耳痛、视物变形、关节痛、眼睑血管水肿等。

  超说明书应用需谨慎

  美国FDA批准孟鲁司特钠适用于6个月及以上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岁及以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12个月及以上治疗及预防哮喘和6岁及以上预防运动诱发的哮喘患者[11]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说明书:适用于2岁及2岁以上儿童。

  颗粒剂说明书:用于1岁以上儿童。

  按照药品说明书来看,孟鲁司特钠儿童用药项提示仅在6个月~14岁的儿童中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未给出小于1岁明确的用法用量,6个月以下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是尚未研究。

  因此根据该药品说明书,2岁以下儿童使用咀嚼片为超说明书使用,此时,若年龄符合在1岁以上,可使用颗粒剂。

  我们临床医师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当了解药品注意事项:

  •   不适用于急性哮喘发作,包括哮喘持续状态。

  •   不要突然用孟鲁司特代替吸入或口服皮质类固醇。

  •   不适用于治疗因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摄入引起的支气管收缩。

  •   苯丙酮尿症患儿慎用,因4mg和5mg咀嚼片含有苯丙氨酸。

  近年来有关孟鲁司特导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逐步增加,尤以精神系统不良反应较为多见。作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警觉性,特别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用药,应密切监测其精神症状,要意识到患儿出现的症状体征可能系药物所致,以避免本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唐静、丁倩、闫素英. 孟鲁司特钠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1,24(7):641-645.

  [2]吴涛,林均贤.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致肺炎患儿夜梦异常1例. 临床合理用药,2017,10(22):3-5.

  [3]Kocyigit A,Gulcan Oksuz B,Yarar F,et al. Hallucination development with montelukast in a child with asthma:case presentation. Iran J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13,12(4):397-399.

  [4]吴婷婷,金美玲,吕迁洲,叶晓芬.青少年使用孟鲁司特钠片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 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1,30(2):146-148.

  [5]惠红英,周祥,郭晓鹤,等.孟鲁司特致神经精神不良反应文献分析.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 7) : 1450-1454.

  [6]吴光华,马姝丽.孟鲁司特钠不良反应分析.医药导报,2020,39( 6) : 868-872.

  [7] Calapai G,Casciaro M,Miroddi M,et al. Montelukast-induc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 review of case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Pharmacology,2014,94( 1-2) : 60-70.

  [8]Schumock GT,Lee TA,Joo MJ,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eukotriene-modifying agents and suicide: what is the evidence?.Drug Saf,2011,34( 7) : 533-544.

  [9]蔡 杰 韩陈媛 江君微.孟鲁司特钠致肝损伤 12 例回顾性分析.中国乡村医药,2021,28(15):36-37,57.

  [10]杨明明,梁洁,周瑜等.与孟鲁司特钠相关儿童遗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348-349.

  [11]Castro-Rodriguez JA,Rodriguez-Martinez CE,Ducharme FM.Daily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or montelukast for preschoolers with asthma or recurrent wheezing:A systematic review[J].Pediatr Pulmonol,2018;53:1670-1677

  本文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张光成

  责任编辑:CiCi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标签:

2019-2025 © https://www.blogon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14801号 粤公网安备44170202000418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ONE技术网(www.blogone.net)为您提供生活中基础常识小技巧,帮助您解决生活烦恼!